如何将“迭代”思维应用到工作和生活

———迭代,完美主义终结者

迭代是什么,什么是迭代思维
【百度结果】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,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。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“迭代”,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。

其实这个标题在2016-08-25就写下了,并且也构思了基本框架,记得当时在公交上看到一篇微信文章有感而发,本想晚上回来就完成写作输出,但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。之后的几天虽然心里也不时想起这个事情,然而总觉得自己的思路还不是太清晰,所以迟迟没有下笔。是的,一直拖到今天,整理印象笔记时再次翻到当时的记录,心里莫名的有种感觉: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应用“迭代”思维上有了一些收获,但反观现在的自己,难道不是正在与“迭代”思维背道而驰吗?(我一直觉得自己还完全想好,再等等可能有更好的内容输出)

所谓“迭代”就是针对目标,一旦有了基本的想法,就应该着手去做,而不是非要等到想法非常完备再开始。事实也证明,没有想法是完美的,只有更好,没有最好。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动,行动的过程中肯定会迸发出新的想法和创意,当然也会伴随着问题和挑战,此时再结合遇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思路,对原有的想法进行修正调整,进而不断完善,这不正是“迭代”思维的根基所在吗。一言蔽之,迭代思维就是通过对行动过程中对想法的不断修正和调整,让其变得更好,进而不断逼近目标的一种思维。

然而,太多时候,我们都在等待,在观望,在纠结,我们总是不满意现有的想法,总是觉得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,总是在等待万事具备才开始,是的,我们没有勇气在不完美时就开始做,我们可能总是担心如果还没想好就开始做,万一失败了怎么办?那岂不是白做了?于是我们义无反顾地掉进了自己挖的这个“完美主义”大坑中,并且还觉得做的很对。

其实现在想想“拖延症”的形成,除了懒癌在作怪以外,“完美主义”肯定也是功不可没。很多时候,我们非常努力想要完成一件事,但是却将其拖到deadline,可能不是我们偷懒,反之是因为我们太想做好,因而想的太多,占据了做的时间,我们在脑中一遍遍地构思,反复思量,权衡利弊,然而所做的一切就只有在想,没有去做,一点儿都没有做!直到最后期限来临时,才硬着头皮开始,结果可想而知。

我是个凡事喜欢追求“完美主义”的人,同时我也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,之所以追求完美,很多时候我觉得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信心,让自己更有底气去做事,但是这也很大限制了我的行动力,因为只要时间允许,我总会思考很多,方方面面,尽量做到面面俱到,当然这样做的后果是效果不高,或者说很低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对自己做事慢这件事情很焦虑,特别是在工作中,每当遇到比较急的任务时,我都会觉得整个人不舒服,心情烦躁,思绪开始混乱,无法好好思考,导致工作质量不高,甚至出现错误。

在经历过几次类似的情况后,我认识到这是无法避免的,既然躲不开,那就想办法面对吧。后来,当面临类似情景时,我都会尝试让自己深呼一口气,拿出纸笔,先勾勒出做事的思路和框架,然后着手去做,是的,开始做!
现在想来,这就是“迭代”思维的本质所在,勇于接受不完美,行动过程中不断“迭代”,最终达到目标。这是实现目标最快速的途径,也是最正确的方式。
迭代思维